星期四, 12月 29, 2022

2022 年度回顧

 


【今年的亮點】

        

2022 年的一月初,我家多了一位新成員,這是我第四次當父親。這幾年,服務的公司正在面臨轉型,我也在年初接手了公司最大的團隊,看似順風順水,卻不知後來陷入了一連串的困境與麻煩,關於這部分後續在反省的章節,會再描述一下。

 

        這一年,也是疫情開始的第三個年頭了,先前降低自己在外部上課的頻率,在今年重新啟動充實自己的旅程,在技術方面上了 91 的極速開發與Teddy 的事件溯源與命令查詢責任分離架構實作班,也回鍋了 Daniel CSPO 當個回頭鳥,在這門課延伸了《自燃領導力》與《打穿-技術創業從 0-61》的課程,對於自我的成長算是充實的一年。

 

        除了自己的學習之外,今年也讓一些工作上的夥伴開啟了這樣的學習與提升之旅,也試圖讓公司與自己接觸過的這些歷程產生一些連結。期望,透過影響力來做一些實質的改變。

 

        在去年,年度回顧時,初步地想讓自己從《知識的消費者》變成《知識的生產者》。這部分,算是有踏出一步,無論對公司內部或對外的公開活動,都有一些分享的經驗。但,還不算做到特別順遂,需要有點故事,素材才能引人入勝。

 

在年底,公司完成了一個階段的目標,雖然中間風風雨雨,但至少沒影響到公司達成要完成的目的。今年比較不順遂的,應該就是在工作上各種狀況,從團隊的穩定度到年度績效目標,還有種種艱困的考驗,包含一些理念的磨合。這也讓我陷入一段時間去思考,後續的工作職涯該怎麼進行。

 

【做得不好待改善的事情】

 

年初的時候,公司組織進行調整,自己接手了公司第一大團隊,卻在很快的時間內發生團隊內成員不穩定,陸續離職的事件。這是工作十多年來第一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那個瞬間並沒有太多好的方法將人留下,只能面對它,並慢慢的思考處理的方式。

 

除了,剛接手的團隊之外,在年中長期一起工作的夥伴們,也要求離職或是留停追求不同的挑戰。加上公司內部的一些氛圍,在這瞬間,我就像個大反派一樣,未遵從公司制定政策執行。因為,我當下認為必須先處理掉現有合約的問題,以致於並未有足夠的資源投入公司政策方向。這樣也讓留下的夥伴,認真投入工作卻未得到良好的績效評價。

 

這個年度,對於團隊的留才來說實在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過往的低流動率突然間就飆升了。人員不斷地交接工作,間接的造成效率的不彰,是因為外部求職環境的變化?還是內部工作環境的改變?這是,我需要去省思與探討的。當然,各種原因都有,也對於自己領著的方向是否還讓大家感興趣有關係。

 

所以,在年中自己停下來思索一下,如果流動率提高,解決的方案不外乎將流動率穩住或是讓體制健全到足以應對流動率。所以,我開始重新探索,思考怎麼讓團隊重新注入活力,也思考著如何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地互相補位,降低流動率對團隊工作上造成的困擾。

 

【看了哪些書】

原則 RAY DALIO

        這是一本黑色書皮的書,內容闡述著從生活到工作有關於作者在進行各種決策判斷時的準則。作者是橋水的創辦人達利歐,在書裡有一部分描述了從1975年創辦橋水,回顧整個職業生涯早年遭遇的挫折與奮戰的過程。對我最有啟發的則是他寫下的一系列行動準則。包含「極度真實、極度透明」、「可信度加權」及「創意擇優」等處理準則。作者透過自己的反思,將自己決策的思路寫下來,並讓這些素材產生更大的效益。今年度,我也透過這本書裡面的原則,閃過了今年度的股災。

 

搞砸無畏 失敗中創造改變的30個處方

        很多時候,我們都嚮往著如何像別人一樣的成功,但成功很多時候也包含著運氣,也可以說是一種倖存者的偏差。也就是說,在成功的過程裡,我們可能很幸運地跳過了許多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然而,假設我們真的面對了這些風險是否由足夠的經驗可以快速地找到應對的方式?所以,就有了「搞砸之夜」這樣的活動,並將創業者們分享創業失敗的故事,收錄到本書中,我自己覺得可以檢視相關案例時時確認自己是否陷於相同狀態。

 


 

鯨遊藍海

         近年,公司也面臨轉型期,在年初看到了這本書,檢視一下裡面的內容,實在是滿滿的即視感。檢視公司似乎也是在這些不同的時期不斷地往前邁進,這是一本描述鈦坦科技在敏捷轉型上的故事,也是每個企業從新創不斷成長的過程內會經歷的事。書中提供了鈦坦科技這一路以來的思路與使用的各項工具,可作為日後自己面臨相關情境的參照。

 

Google 模式 智慧創做者世代來臨 挑戰瘋狂變化世界的經營思維與工作邏輯

        Google 是目前世界上獲得相當成功的企業之一,書中探討許多 Google 內部的工作模式與管理哲學。以下分享書中對我比較有啟發的幾個面向:

-       員工與員工之間需要高度的互動

-       每個人都有表達異議的「義務」,而非「選擇」

-       注重成長,以為創造營收提供更好的基礎

-       以競爭者為傲,但別追隨他們

-       招募是最重要的事,先考慮有學習新事物能力與記錄的人

-       共識並不是大家意見一致,而是大家一起想出一個點子,並以這個點子為目標一起行動

-       最了解資料的人是最靠近現場的人,通常不是管理階層

 

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

        這本書是在上 CSPO 時得到的贈書,作者詹姆斯 巴哈是一個自學者,他提出了與正統教育不同的學習理念。他透過自己的學習能力,在沒有大學學歷的情況下被 Apple 雇用為軟體測試工程師。我們真正的目的,應該專注在學習,而不是傳統教育所專注的成績。書中提出像海盜一般的學習:

        沒有出獵,就沒有收穫

                不行動,絕對不可能有幸福。

                        從任何可以搜尋到知識的地方搶奪知識技術。

                                用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追求智慧財富。

        

 

底層邏輯

        這本書是公司同事推薦的一本書,作者是大陸的劉潤,以他的觀點來描述各種不同面向的運作基礎,作者的觀點通常充滿許多的洞見,並讓我們用這些觀點來省視這些問題。書中分成《是非對錯》、《思考問題》、《個人成長》、《理解他人》以及《社會協作》的底層邏輯。

        除了這本書上的觀點,我也因為作者,而連結到《得到》App,一個大陸火紅的線上說知識的 App,用來打發通勤時塞在車陣中的思考時間。

 

閃電擴張

        先前有一段時間都是接受到《一人公司》、《小是我故意的》這些相關維持一定規模,並拉高自己附加價值的企業經營模式。但,遇到公司想要快速擴張時該怎麼辦?所以,在某天到書局翻了這本《閃電擴張》後,就把他列為今年的讀物之一。透過 大成長引擎,種高獲利商機以及9種突圍的管理方法,來達到快速擴張。當然,書中也描述這樣做有相當程度的風險,但也可以獲得極大的報酬。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 快、準、好

        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與生產力應該是每個重視工作的自我學習者都關注的議題。作者利用許多不同的故事來說明高效工作的八大要點。動機、團隊、專注、目標、管理他人、決策、創新及吸收資訊等要點。透過這些要點所帶出的知識,提供我們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方法。

 

必然,掌握形塑未來 30 年的 12 大科技大趨力

        這本書是在上完 CSPO 後一週的補課會議上聽到的,然後自己很快地就下單買下這本書,並且在上《打穿-技術創業從 0-61》的課程之前進行閱讀。書中作者提到 12 種以形成軌道的核心概念。

1.     形成:去中心化與連結,形成一個永無止盡的前進過程。

2.     認知:當人工智慧變成一個唾手可得的服務,許多工作將會被取代,但也會延伸許多新的工作機會。

3.     流動:開放的數據與知識造就了網路的經濟,許多東西被抄襲或複製都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但,什麼事無法複製的呢?他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4.     屏讀:未來是一個充滿螢幕與超連結的世界。

5.     使用:使用權可能比用有權更加重要。

6.     共享:網路上有一種分享的力量叫「利他」,這種思想建立了未來共用資源、不計報酬、樂於分享的新型態社會主義。

7.     過濾: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哪些才是你要的資訊?未來的過濾系統,將會是資訊找人,也是一種精準行銷。

8.     重新混合:混搭就是一種創新的模式。

9.     互動:人類的生活與商業活動就是一連對戶動組成

10.  追蹤:所有網路上的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

11.  提問:人工智慧解決了大多數的問題,但人們必須學習如何提問

12.  開始:未來是一個永無止盡的人、機器與自然的三者融合,然後不斷地經歷上述這些力量,週而復始。

 

透過這些科技的趨力,可以讓自己思考該如何運用這些趨勢來搭建自己的優勢。

 

卡片盒筆記

        筆記是我自己重要的思考方式,這本書提出了一種卡片盒筆記法,來歸納自己的思路並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會想看這本書,主要是從《原則》這邊書引起的概念,因為該書也提到把一些事情寫下來以及索引卡的概念,所以誘發自己對於這本書的好奇心。

 

        他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整理法,只是過去德國比較常用這個方法。因為語文的關係,到了美國有人將這本書翻譯成英文後,這個方法才開始受到大眾的關注。希望自己可以實踐這些方法,好好的整理自己腦袋裡各種片段破碎的知識形成自己的一個完整知識體系。

 

The dip, 低谷  贏家與輸家之間的距離

        這也是一本經典的書籍,先前找了很久,但是因為絕版也買不到。後來,有一天無聊打開蝦皮,把《低谷》這個關鍵字打進去後,突然發現友人割愛,就立馬下單。書中要我們分清楚《低谷》、《懸涯》與《死胡同》之間的差異,只有低谷堅持下去才能得到最終甜美的果實,遇到《懸涯》與《死胡同》應當機立斷地放棄。這本書給我們一些指引,讓我們能夠在《堅持》與《放棄》這兩個概念之間拉扯時用自己的知識體系判斷事情該如何進行。

 

成交模式

        這本書的作者專們做一些大額的交易,從書評來看是一本業務人員應該要有一本的好書。因為自己工作的性質,也經常需要將自己的概念銷售給其他人,所以認為這本書也值得自己好好拜讀。書中透過《消弭地位差距》、《贏得對方肯定》、《運用內建概念》及《提供客戶安全感》等方法來告訴我們面對客戶進行銷售時的心法。

 

庸才猛抄筆記,人才勤寫心得 24:00 小時內脫胎換骨的六種力量

        這本書內提出六種關鍵能力,讓我們從吸收型的知識學習,改變成產出型的知識學習,使得自己能力不斷地得到增長。書的標題是《庸才猛抄筆記,人才勤寫心得》,我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如果只是記下來而不去思考與運用,那麼這樣的學習效果是相當有限的。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提問力》、《思考力》、《決策力》、《行動力》、《感染力》與《學習力》等關鍵活動迫使自我學習轉型。

 

【新年的目標】

 

在工作上,目前有一小組同仁在撰寫產品程式,期望透過這次的經驗,讓自己與同事了解《產品》跟《專案》上執行的差異,也透過這些經驗,定義出做產品應用程式時該注意的方方面面。

 

在學習上,新的一年將探索一些財務、商業模式等相關課程,並因應一些業務上的需求,進行學習考取相關專業認證,以利後續業務推廣。

 

在知識分享上,期望自己可以在一定的固定頻率下整理與分享自己的知識,這個頻率就定為一週吧!也就是說,未來一年我應該可以產出 52 篇分享的文章。

 

在社群參與上,增加自己出席社群的頻率能夠做到與一些同好做更深入的交流,並思考自己有什麼可以回饋與貢獻社群,形成良好的增強迴路。


星期五, 10月 28, 2022

BTS 0-61 打穿課程 ~ BreakThrough Starter 0–61

 


這兩三年都在疫情裡面渡過,在前一陣子很少參加相關課程活動,今年反而安排了好幾場。很多事,學了不能不去用,所以都需要消化練習一陣子。10 月底的《打穿》課程,應該就是今年自掏腰包對外上課的最後一門了!


為什麼報名這門課?

打穿 ~ 技術創業從 0 ~ 61,前面是課程介紹的連結,這門課會讓上課的同學組隊,在三天內嘗試一下創業的過程。

有關敏捷的課程,CSPO 或是 CSM 上了之後會不會覺得少了什麼?不知道怎麼實際運用,或許透過這個課程可以小小的體會一下。不是只有紙上談兵,在這三天如何激發你的各種潛力,完成相關的任務。

上完課後,的確會有一種融會貫通,打穿的感覺!當然,不是這樣就出師了,至少我還留了很多待發想精進的議題等待自己咀嚼。

怎麼學,最有效?

既然課程的題目是創業,你是不是要找到一群對的人?這還蠻重要的,所以與其他課程出去可以認識一些不同的夥伴,在這門課上我覺得就找自己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參加。

我自己就推坑身邊的同事,組成一隊來報名。而且,要想辦法讓來參加的人充滿學習的動機,讓一整隊都是【成年人】吧!如果你可以這樣組隊,那恭喜你!

技術不是唯一,記住這是一個打穿的團隊 (什麼是打穿團隊,看後面我會不會解釋,不然找一下參考資料可能也知道這個團隊需要具備的特色)。

課前準備

沒有錯,課前最好有點時間準備一下!上課前一週,看看自己的工作量,減少加班好好的準備一下會讓上課過程學得更多。

準備什麼:一些技術的東西稍微弄懂一下,因為技術並不是課程重點,卡在技術上而無法體會將會有點可惜。

劇透一下,當然也不是沒有準備就沒任何辦法體會這門課。但,你需要有很靈活的頭腦想到一些方法來繼續經營你的生意。畢竟,也不是不會寫程式就不能創業。

組建團隊,啟動三天的【打穿之旅】

開始之前,先了解一下 0 ~ 61 的意思,我想就是先想辦法把生意弄到及格吧!什麼是及格?

我自己想就是可以開門做生意,收到第一筆訂單,接下來就是生意的開始囉!

三天的課程,總計安排了 8 個 Sprint,每兩小時就展示一次。沒錯,Sprint 不是一週、兩週而是兩個小時。

Sprint 1 : 德國新天鵝堡景點門票

          (1) 要做一個 APP,然後上架到 Google Play

          (2) 要整合線上刷卡系統來處理金流

          (3) 要做一個 Landing Page ... 一開始不知道用來做什麼,經過提示後才知道 

假設,你老闆把上述的資訊給你,然後說兩小時後要上線,你該怎麼辦?不然,也不要說上線,兩小時後你怎麼展示?

兩小時內,你怎麼弄好一個 APP 上到 Google Play 上?你平常就有準備嗎?不然,你光申請開發者帳號可能就耗掉你不少時間了。 (課前準備的時候大概就有提示,所以你團隊有相關的資源嗎?)

就算有資源,你可以上架嗎?你的生意會因為你不能上架而沒辦法繼續,那你該怎麼辦?

我怎麼在兩小時內搞定金流 .... 正常兩週可能都有點喘。

所以,課前準備很重要。當然,不是所有謎題都會提前揭曉。

還有 Landing Page 最後解釋是一個介紹我們產品的入口網頁!之前好像都沒提過,怎麼快速地弄出來? (為課程建立的部落格 《德國新天鵝堡門票》,在兩個小時內,完成第一版本的 APP 發布!) https://bts4kt.blogspot.com/2022/10/blog-post.html

有了這些資訊,你的小組兩小時怎麼搞定?有限的資源該做什麼事?

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計畫?還是趕快動手?

Sprint 2 : 德國點到點價格

       (1) 除了新天鵝堡的套票外,還可以在 APP 上訂火車票

       (2) Landing Page 增加相關資訊,讓他可以被【搜尋】

這是一個新的兩小時,新的任務也下來了!前面的 Sprint 你完成了嗎?這樣的進度你會不會被壓得喘不過氣?

前面都還沒弄順,我們又需要串接火車的 API ...

當然,世界沒有那麼美好,就算你有課前準備,總有不測風雲。

怎麼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趕快地推進你的生意。

Spring 3: 

      (1) 開始販售新天鵝堡套票

      (2) 交通、景點的混合應用

這是第一天的最後,我們來得及販售嗎? APP 最終上架了?生意開張了?

生意開張前,你會體會到什麼是生意上的【風險管理】,思考應對的措施,不限於技術解 ...

商業談判、訴諸法律都是可能的選項

所以,不是只是弄 APP,你要紮實的面對可能的意外!


未完,持續更新中 ....


【我們自己的技術地雷 ...】

打 ngrok 的 API 於 Release 版本出現錯誤: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60159752/android-app-cant-send-request-through-ngrok-on-real-device

《現在只有 DEBUG 版本可以正常呼叫 ngrok --》


德國鐵路整合篇


法國鐵路整合篇


Google Search Console 篇


星期四, 7月 21, 2022

API 管理趨勢調查報告

 

從事 API 管理的推廣已經有一陣子的時間,也看了幾個 API 管理的平台,從一開始很多顧客詢問,到逐漸飽和,然後又近期興起一波新的詢問,到底是發生了什麼狀況?

從全球來看,因為目前自己的視野跟接觸還沒那麼廣,所以只好靠 Google 大神提供一些看法與觀點。後來,找到 Postman 官網上的一份調查報告,說明一下有關 API 的發展趨勢。該報告訪問了 28,000 位開發人員,了解従 Covid-19 以來,到底 API 上的發展有什麼趨勢。

Covid-19 的大流行改變了這個世界,而這個世界用 API 來回應 

在這份調查報告中,受試者被詢問 Covid-19 的大流行是否有對他們工作造成影響。有三分之二的受試者認為,Covid-19 的大流行有影響到他們的工作。然後,卻也有三分之一的人認為跟疫情發生前來對比變化。對於許多開發人員來說,工作照常進行,因為大多數具備優秀數位能力的公司,早就可以透過遠距辦公的方式來因應。

組織採用新通路或增強現有通路來接觸和服務正在受疫情影響世界中的客戶。在調查報告中受訪者指出,常見的投資領域包括電子商務、透過即時通訊軟體提供客戶及零接觸式資訊系統完成商業場景


面對這波疫情,許多受訪者不得針對現況結構性地調整自己的策略,某些企業完全改變了他們的產品供應。對於許多人來說,產品的推出依賴於 API,而組織在幾周和幾個月內完成轉型,而這在過去通常需要幾年時間。一些新興的企業甚至在大流行中誕生,以滿足新的需求與服務。


遠距工作也給許多組織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API 和內部系統的整合,透過自動化與數位化來解決過去必須親自執行的任務(例如溝通、出勤、報告和專案管理)等。


一些最常被引用的創新來自醫療保健領域,許多醫療組織需要數位化和自動化工作流程並依靠 API 來實現。


在過去一段時間,API 生態系獲得大量的成長,開發人員花費更多的時間在 API 上,API 相關的投資項目越來越多,應用程式的開發,已經進入 API-first 的時代。




參考資料

1. https://www.postman.com/state-of-api